许杰转学与六师学潮
胡正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许杰先生,字士仁,笔名张子山,台州天台人,少年壮志,求学于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简称六师),时年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奋发之际。许杰晚年回忆这段求学经历时,满怀深情,感慨不已,他曾经在自己的一首《浣溪沙》词里作具体记述。
但是许杰完成学业却是在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即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变故造成的呢?
原来自从五四运动以后,台州学界尤其是中学、师范(在当时属于台州最高教育阶段)思想活跃,空气活泼,新思想在青年学生和进步教师间传播繁密,与旧制度旧思想的交锋、斗争亦空前增多。许杰就属于六师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他于民国九年(1920)年底与进步学生一起要求公开学校经费,反对旧教考试制度,遂被学校以“聚众闹事”之名予以开除。在进步教师章微颖、孙选青的帮助下,于1921年4月转学到省立第五师范(简称五师),5月与蒋径三、何竞业等发起成立以“读书求知识,奋发自强”为宗旨的“龙山学会”(当时五师校址即在绍兴龙山,故取龙山为名),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学习心得。12月,与同学何竞业、郑文炳等文艺爱好者成立文艺社团“微光文艺社”。1922年1月在绍兴《越铎日报》开辟“微光”半月刊文艺专栏,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共刊出21期,许杰责编约十期。7月毕业,是省立五师第七届毕业生。
许杰等被六师开除转学于五师,是六师历史上一次有较大影响的事件,这些学生中成为科学文化名人者多。那么当时被开除并转学者共有几人?我校史料记载此事为六人(见《台州学院志》第二章《大事记》和第十五章第四节《知名校友名录》,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322页)。据新近找到的资料看,可能不止此数。《绍兴文理学院史稿》(简称《史稿》)第二章第四节《主要代表人物》载有许杰、徐锡藩、蒋径三、王家珍和张耀祖五人的生平事迹简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8-40页),同章附录4《历届毕业生名录》之《旧制师范本科第七届毕业生》(民国十一年7月)中,载有许杰(士仁,天台)、王中兴(再歌,临海)、王家珍(太非,仙居)、王衡(觉非,临海)、李浚文(慧时,临海)、陈慕桥(恭庭,温岭)、徐锡藩(式凡,黄岩)、张耀祖(沙竹,临海)和蒋燊(径三,临海)九人的名字与籍贯。查五师此前五届毕业生,自民国五年到十年,未见一个台州籍者;此后五届毕业生,自民国十二年到十六年,亦未见一个台州籍者。因此可以推知民国十一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生中九名台州籍学生皆有可能属于被六师开除转学之人。
复据《史稿》第二章第一节《办学概况》述及1921年2月余寄担任五师校长时称:“马叙伦为浙江教育厅厅长期间,因省第六师范风潮未已,欲委任余(寄)为六师校长,余(寄)校长不愿去,后又委任余为九中校长,余校长也不愿去。所以余校长任五师校长有2年多。”马叙伦是在民国十一年6月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之职,那么六师的“风潮”从许杰他们被开除以后,还时有起伏,尚未完全平息。
纵观20世纪20年代初期前后数年台州学界这种局面的出现,固然有学校当政者工作失误的原因,更有时代风气特别是五四运动带来的知识界求新求变求革命、求富国强兵,摆脱列强欺凌,以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群众愿望为动力,当然还不能忽视西方学说如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助成之。这数年间,台州府治临海的进步青年学生不满现状,追求真理,与旧制度、旧思想的斗争,为接下来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成立与活动作了思想、干部等多方面的准备,也为台州中学东迁海门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