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
元年(1912)
本年 省立第六中学堂又改名为省立第六中学校。监督亦改称为校长。
5年(1916)
本年 省立第六中学校简易师范科独立建制,称会稽道第三师范讲习所(后改称“浙江第六师范讲习所”),陈表(浙江天台人)任所长,迁址于临海城关东北白云山麓正学书院旧址(即今台州中学老校园)。
6年(1917)
本年 省议会决议将师范讲习所收归省办,浙江第六师范讲习所改称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省府委任徐道政为校长。8月,在临海城关道司里添设了附属小学(即今台州影剧院旁原回浦小学)。徐道政(1866-1950),字平夫,浙江诸暨人,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1914年加入南社。对古文字造诣颇深,曾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说文解字》,著有《中国文字学》。
8年(1919)
5月底 以六师、六中学生为主,联合台州六县各界人士4000多人,在临海城关道司里召开大会,成立“台州救国协会”,编印《救国旬刊》。
6月 六中和六师的学生陈静秋等30余人,组成“宣讲团”,在仙居埠头、横溪、皤滩、白塔、曹店等村镇揭露北洋政府卖国罪行,宣讲禁售日货。
9年(1920)
下半年 许杰等人因受五四新思潮影响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六师校方开除。后来,许杰与蒋径三、徐锡藩等六人转学到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许杰和蒋径三,后来都成为现代作家。徐锡藩,曾任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
本年 罗志洲任六师校长。罗志洲,字道晋,浙江绍兴人,北大毕业,教英文。
10年(1921)
4月16日 六师学生闹风潮,批评校长官僚主义,学监不懂业务,要求驱逐校长和学监。
本年 杜师牧接任六师校长,未及一月即由郑鹤春继任。郑鹤春,字萼邨,浙江诸暨人,早年就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文史地部。1919年曾在宁波四中任教。他与其弟郑鹤声合著有《中国文献学概要》。
11年(1922)
9月 朱自清应郑鹤春校长的邀请携眷来台州六师任教。翌年(1923年)春,去温州就聘于省立第十中学(即温州中学)。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诗人。他的长诗《毁灭》就是在六师教书期间写定的。
12年(1923)
2月 王镇雄任六师校长。王镇雄,字俊生,浙江仙居人。
8月 省立第六师范并入省立第六中学,作为六中的简师部。此时,王祥辉任校长。王祥辉,浙江东阳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王观澜曾就读于六中简师部,后来还与进步学生创办了校刊《绿丝》,以抨击各种黑暗势力。
13年(1924)
2月 李振夏代理六中(含简师部)校长。李振夏,字子翰,浙江余杭人。
8月 陈泳琴任六中(含简师部)校长。陈泳琴,号诗斋,浙江临海桃渚人。曾任省立衢州八中校长。
14年(1925)
3月 陈荩民任六中(含简师部)校长。陈荩民,原名陈宏勋,浙江天台人。早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时,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1年,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获理学硕士。后来曾在暨南大学、北大、复旦大学等任教授。著有《高等数学教程》、《高等数学基础》等10多部。
15年(1926)
4月 项士襄代理六中(含简师部)校长。
7月 陶峻任六中(含简师部)校长。
16年(1927)
2月 戴邦定任六中(含简师部)校长。戴邦定,又名戴介民,笔名巴克,浙江黄岩人。1924年就读于上海大学,1925年由孔另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脱党。1939年,在上海创办私立建承中学。1946年重新入党。1953年被劝退出党,调华师大历史系任研室主任,至“文革”被迫害致死。著有《新哲学教程》。
共青团临海县委成立后,简师部和六中先后建立了团支部。
5月 孙德中任六中(含简师部)校长。
17年(1928)
2月 陶峻复任六中(含简师部)校长。
秋 简师部随六中迁至海门镇(属临海县辖,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隶于黄岩县,即今台州市椒江区)葭芷的前省立水产学校校址。
18年(1929)
8月 萧卫任六中(含简师部)校长。萧卫,字仲劼,温岭人。北大预科毕业后,曾任杭州安定中学学监11年。1927夏回温岭办宗文中学。后曾至温州师范、淮南中学等校执教。
本年 奉令停办师范讲习科,改招师范培训班。
20年(1931)
2月 附小迁至海门镇小粮子营房。
本年 省立六中获准在海门江边圩圈地建造校舍。
23年(1934)
秋 六中改称省立台州初级中学,旋改为台州中学,均设简师部,学制四年。
24年(1935年)
8月 省教育厅委任汪志清为台州中学(含简师部)校长。
26年(1937)
8月 台州中学(含简师部)从葭芷全部迁入海门江边圩新校舍。
27年(1938)
3月8日,日本六艘军舰炮轰海门镇,镇区落弹70多发;15日,日舰炮轰83弹,毁屋数十间;16日,日舰又向海门轮流轰击,大批民房被毁。
本年 为避战乱,台州中学迁至仙居北部山区广度寺,其简师部设址于三井寺。
28年(1939)
8月7日 海门江边圩台州中学新校舍被日本飞机全部炸毁。
31年(1942)
8月 许绍棨任台州中学(含简师部)校长。
33年(1944)
8月 简师部独立建制,定名为浙江省立台州师范学校。学校增办普师科,并附设民众教育馆。划定临海、黄岩、温岭、三门、宁海、天台、仙居和磐安(磐安今属金华市)八县为辅导区,兼代教育部视导其国民教育事宜。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调督学许明远(字霁南,浙江平湖人)任校长。其时,校址仍设在仙居三井寺。
11月 浙江省财政厅拨款五万元,作为学校的开办费。
冬 出纳被劫。学校请仙居县警察局派警察四名驻校自卫。
34年(1945)
5月31日 教务主任章謇串同少数教员,唆使不明事理的學生,以驱逐事务主任为由,制造学校风潮。他们深夜鸣钟集合,高呼口号,声势汹汹,并欲缴夺校警枪械(幸由军訓教官設法收去保藏),致使事务主任被逼离校。接着,又发动罢課,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后经多方开导劝阻,才告平息。
6月底 本月24日,教务主任章謇等人再次煽动学生,持械包围校长室,造成恐怖状态,并殴辱事务员。28日夜,又携带手枪,指挥滋事学生向校长寢室大声呼叫,提出无理条件,并繳夺校警枪械,鸣枪示威,以图加暴。
7月14日 省教育厅发文,批准将本校制造风潮之魁首教务主任章謇通令全省各中等以上學校。并对为首滋事的13名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同时对另12名学生给予退学处分。
7月30日 《台师通讯》创刊。此刊为台州师范区辅导刊物之一。
8月 因山区交通不便,台州师范从三井寺迁址到仙居东乡下张(即今下张小学校址)。同时增设劳美师范专科。
36年(1947)
11月 学校编印了《浙江省立台州师范学校员生手册》,校长许明远写“弁言”。《手册》内容包括校史、校歌和学制、组织机构等重要规章制度。
37年(1948)
11月 为“加强指导与联系”,学校编印了《浙江省立台州师范师范生服务手册》,校长许明远写“弁言”。
38年(1949)
5月29日 临海解放。
7月 在华东军区临海市军管会和第六专署文教科接管以后,浙江省立台州师范学校从仙居迁回临海,与临海县立师范学校并入台州中学,称为台州中学师范部,由杨文群负责(其时,杨为台州中学副主任委员)。设址于城关北固山原私立建成中学旧址,藉府城隍庙、七圣宫、嘉佑寺等旧寺庙为校舍。
附录:
临海县立师范学校源于民国2年(1913)秋创办的台属联立女子师范学堂,设址于临海城关九曲巷县城隍庙后宫(即今临海中学校址)。民国14年(1925)秋,台属联立女子师范学堂改名为台属联立女子初级中学堂。革命烈士郭凤韶于是年考入该校就读。民国17年(1928)秋,学校迁址于原六师旧址。民国20年(1931)秋,台属联立女子初级中学堂改名为旧台属联立女子师范学校。民国24年(1935),又改名为旧台属联立女子简易师范学校。民国28年(1939),为避战乱,迁址临海西乡张家渡。民国30年(1941)春,复迁回原址,改名为临海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开始招收男生。民国32年(1943)秋,开办普通师范科,改名为临海县立师范学校。民国33年(1944)春,为避免日军侵害,将全部简师部学生迁往西乡双楼(今临海白水洋镇双楼村)办学,称临海师范双楼分校。民国35年(1946)1月,双楼分校又撤回城里原校一并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