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10月,张永炬副教授任副院长(主持工作)。党总支书记陈卫平教授(2006.10- ),副书记徐元红副教授(2006.10—- )。副院长蔡培阳副教授(2006.10—- ),杨善晓高级实验师(2006.10—- )。
学院下设2 个系:物理与材料工程系和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共有19个教学班,1052名在校生。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9人,硕士25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首批长江学者何赛灵等为客座教授。
学院有1个校、市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学科;1个研究所: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学科负责人冯尚申教授。承担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企业项目4项,其它市、校级项目多项。学科组成员在高温超导电性、巨磁电阻和巨磁阻抗效应、巨介电材料物理、液体表面薄膜物理、高分子构像、光子晶体能带结构计算、新型电子器件开发等方面展开研究,很有成绩。
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负责人冯尚申教授。研究所成员18人,其中教授3人。目前在磁性材料、电介质材料、计算凝聚态物理等方向已进入前沿研究领域。承担和完成省市级研究课题多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J.Phys. D:Appl. Phys》、《Thin Solid Films》、《物理学报》、《光学学报》等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50余篇论文被SCI、EI索引收录。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学院承担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3项:(冯尚申教授主持的“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NiMnGa 系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周小莉教授主持的“CaCu3Ti4O12-新型高介陶瓷材料的研发”、张永炬副教授主持的“超磁致伸缩多振子宽频带新型平面扬声器”)。另有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项,台州市重点科研项目2项。近年来的项目经费达112万元。2004年以来,教师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30多篇。陈卫平老师的科研成果获浙江省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奖;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依托的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已有多个项目与企业合作展开;罗成石老师主持研发的“粮食水分分析仪”等成果已产业化。
学院建有基础物理、电子工程、材料物理3个实验室,设置了36个实验分室。配置了XRD、超高真空镀膜机、振动样品磁强计、原子力(磁力)显微镜、定向凝固炉各类精密电子仪器等上千种,基本建成了校内电子电气技能实训基地,为教学、科研、学生的技能实践服务。另有温岭菲利达电子有限公司、珠光集团临海电脑刺绣设备有限公司、浙江临海电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为校外实践基地,为师生从事教学、科研和技能实训及第二课堂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和省级一等奖3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获第8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参加浙江省多媒体作品竞赛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多项。学院学生在浙江省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中以总分第一获团队一等奖,有6个小组分别获一、三等奖,获奖率达75%,高出全省平均获奖率30个百分点。
物理与材料工程系
物理与材料工程系(简称物理系)拥有2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和材料物理;1个专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师范)。陈基根博士任系副主任(主持工作)(2006年-)。现有专任教师25 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的7人,硕士6人。
物理专业的历史始于1978年。其时,台州师范学校升为浙江师范学院台州分校,首届物理专业招生49人,学制三年。1978年底,台州师专成立。在此期间,物理专业均属于大理科。1979年9月,童帮满、郭友于老师任理科副主任。1981年设立物理科。1991年物理科更名为物理系。历任科、系主任:郭友于老师(1981-1984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式让副教授(1984-1987)、徐铨贵老师(1987-1989)、卢勇副教授(1989-1998)、冯尚申教授(1998-2003)、蔡培阳副教授(2003-2006)。
1994年,台州师专物理系增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科)并开始招生。1999年,物理学专业挂靠温州师院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物理系增设现代教育技术(师范)专科专业,并开始招生。2001年,物理系增设电子信息工程(工科)本科专业。至此,物理系拥有2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工科),;2个专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师范)。
2003年3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物理系和计算机系合并,成立台州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赵小明任院长),下设物理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和计算机系。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从物理系剥离。物理系有1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1个专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师范)。
2006年,新材料新工艺工程应用人才成为社会急需,而“材料物理”专业全省高校尚未开设。据此,设置材料物理专业。当年招生58人。
2006年10月,学校机构调整,成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下设2个系:物理与材料工程系(简称物理系)和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简称电子系)。至此“物理系”拥有2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专业、材料物理专业;1个专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师范)。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中等学校物理教师、科学教师。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电路、物理教学论、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及实验等。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普通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物理化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力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物理专题实验等。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教育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专门人才。包括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电教室的建设与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各级电化教育机构从事电教管理、电教教材开发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电视台、企事业单位的摄像、节目监制等技术人员。主要课程有: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摄影基础、光学投影媒体与教学、教育电声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与实验、CAI课件设计与创作、教育电视设备系统、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传播学、网络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学等。
物理与材料工程系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绩。2003年,冯尚申教授负责的物理学专业《热学》课程被评为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陈卫平教授主持的“面向全校开设《现代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知识》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蔡培阳副教授主持的“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的优化”等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台州电视台、台州初级中学、哲商小学等多家单位挂钩,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习基地。以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为载体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浙江省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中,物理专业学生获专业组三等奖3项,材料物理专业学生获非专业组一等奖1项。物理专业学生制作的课件和DV作品,获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作品竞赛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多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物理专业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如八O届物理专业毕业生郑青岳,是省中学界五大名师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在玉环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功勋教师等荣誉。八O届物理专业毕业生李跃程,现任台州市副市长。还有大批的优秀校友在中学担任校长、书记职务,在县市担任党政职务、民营企业的老总。几年来,有数十名学生考上研究生。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历任系主任:张永炬副教授(2003-2006)、雷必成副教授(2006- )。
1994年,台州师专物理系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科),开始招生,当年招生23人。2001年,设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招生72人。
2003年,学校升格后,物理系和计算机系合并,成立台州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设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该系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1 个和应用电子技术专科专业1个。
2004年,根据台州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的现实情况,增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当年招生59人。
2006年10月,学校机构调整,成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为其属下。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2人,硕士1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获省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1人,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优秀奖1人。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下设3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制造、应用和管理运行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微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单片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实验、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等。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一横三纵”(横向平台,三个模块)、“两内两外”(课内教学、课外实践,校内练习、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实践教学学时达到30%以上。增设应用性较强、内容新颖的选修课程,紧跟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
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并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根据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培养出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已成为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分“检测与自动控制”、“电机与电器”为两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微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单片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实验、电气工程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等。
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环节上设置“电气工程师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聘请当地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副教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预订该专业毕业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能从事与电子技术相关的设备及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实验、数字电路与实验、电子线路CAD、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等。
200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同年,该专业学生周翔、陆斌等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他们设计的“精密恒流源”作品获国家级一等奖,创本校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获奖的最高等级;2006年,由时春平、冯淑玲、曾东制作完成的“C题”作品和由骆定辉、葛鹏程、黄晓鸣制作完成的“D题”作品均获 浙江省首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06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9名学生考上浙大、哈工大等名校研究生,创我校历史上单一专业考研录取人数最多的记录。2007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获第8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2007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浙江省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中获非专业组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