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设置与建设
(一)专业设置与发展概况
1、1978年以前。1958年以前,学校的办学性质都为中等师范,主要招收普师学生。1958年创办了台州师范专科学校,设文史、数理、生化、音乐和体育五个专业,首届招收专科生220人。在1959年6月,为执行“调整、充实、巩固、提高”方针,台州师专的数理、生化专业并入温州师范学院,并撤销了音乐、体育两个专业,文史专业改为温州师范学院的预科班,仍留本校,同年改名为临海师范,并开始招收幼师班。1970年浙江师范学院一分为三,部分教师、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分到台州,创办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分文、理两科招收工农兵大专班215人。1973年又恢复为台州师范学校,主要招收中师学生。
2、1978年至1990年。教育部(78)教计字1427号《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中,指出台州师专开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外语、体育八个专业。由于当时条件限制,首届只开设中文、数学、物理三个专业。第二届开始增设化学、英语两个专业。1983年,化学专业改为化学及生物专业,后分设为化学、生物专业,1984年,又增设政史专业,后分设为政教、历史专业。至1990年,本校设有中文、政教、历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八个专业。
3、1990年至2001年。这段时间里,学校由原先的8个专科专业,发展到24个专科专业,专科专业拓展很快。根据高教〔1998〕1号文件《关于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尽快缓解部分科类本专科毕业生供求矛盾的通知》,对专业设置作了要求:一、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减长线专业。二、加强专业设置调控与管理,严格控制新设长线专业。三、发挥招生计划的导向和调控作用,限制长线专业招生数目。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紧做好现设专科专业调整工作。
1996年,汉语言文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专业开始挂靠温州师范学院招收本科生。1997年,英语专业也挂靠温州师范学院招收本科生。1998年至2000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五个专业陆续挂靠温州师范学院招收本科生,本科专业数量逐年增加。200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专业以台州学院(筹)的名义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
4、2002年至2007年。在不断提高师范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非师范专业,重点扶持工科类、管理类等应用型专业,办学的综合性程度稳步提高。2002年,学校的本科专业增加到12个,专科专业增加到31个。
2003年,学校制定了《台州学院2003-2005年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出今后三年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学科专业的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其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创新,主动适应我省特别是台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社会急需学科专业拓展为重点,创建一批有一定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发展效益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今后三年学科专业调整与设置的基本原则为: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稳定性”十二字方针,优先发展社会急需、能体现地方产业与行业优势的学科专业,重点建设基础较好、能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与学术层次的学科专业,加速改造基础弱、效益低、市场需求少的学科专业。根据专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学校每年拓展4—5个本科专业,围绕地方支柱产业,构建若干学科专业群。从下面的1997—2007年专业拓展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本科专业数量迅速增加,学科门类从2002年的6个扩大到9个,增设了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跟地方产业结构紧密关联的专业。2002—2007年五年期间,在稳步拓展本科专业数的基础上,适量地撤销专科专业,学校本科专业从2002年的12个发展到2007年的32个,专科专业则由31个减少到20个。
台州学院(含台州师专)专业设置一览表
(1996—2007)
所属 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业
代码
|
学制
|
科类
|
审批机关 及文号
|
批准 时间
|
首次招生
年份
|
专业异动
|
人文 学院
|
汉语言 文 学
|
050101
|
四年
|
文学
|
教高司函〔2002〕132号
|
2002.5
|
1996年(挂 靠温师院)
|
非师范方向2002年开始招生
|
思想政治教 育
|
030404
|
四年
|
法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1998年(挂靠温师院)
|
|
历史学
|
060101
|
四年
|
历史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1999年(挂靠温师院)
|
|
社会工作
|
650101
|
三年
|
法学
|
浙教高教〔2001〕107号
|
2001.3
|
2001年
|
浙教高教〔2005〕81号更名、原为“社会工作与服务”
|
经贸管理 学院
|
市场营销
|
110202
|
四年
|
管理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2003年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020102
|
四年
|
经济学
|
浙教高教〔2004〕49号
|
2004.3
|
2004年
|
|
工商管理
|
110201
|
四年
|
管理学
|
浙教高教〔2005〕81号
|
2005.4
|
2005年
|
|
财务管理
|
110204
|
四年
|
管理学
|
教高〔2007〕4号
|
2007.2
|
2007年
|
|
经济管理
|
620301
|
三年
|
管理学
|
浙教高教〔1999〕164号
|
1999.4
|
2000年
|
|
旅游管理
|
640101
|
三年
|
管理学
|
浙教高教〔2000〕65号
|
2000.3
|
2000年
|
|
会计
|
620203
|
三年
|
管理学
|
浙教高教〔1999〕164号
|
1999.4
|
2001年
|
|
公共关系
|
650105
|
三年
|
管理学
|
浙教高教〔2002〕59号
|
2002.4
|
2002年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050201
|
四年
|
文学
|
教高司函〔2002〕132号
|
2002.5
|
1997年(挂靠温师院)
|
|
商务英语
|
660108
|
三年
|
文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1999年
|
浙教高教〔2005〕81号更名、原为“外贸英语”
|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070101
|
四年
|
理学
|
教高司函〔2002〕132号
|
2002.5
|
1996年(挂靠温师院)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605
|
四年
|
工学
|
教高司函〔2002〕132号
|
2002.5
|
2001年
|
非师范方向2002年开始招生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110102
|
四年
|
管理学
|
教高〔2007〕4号
|
2007.2
|
2007年
|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070201
|
四年
|
理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1999年(挂靠温师院)
|
|
电子信息工程
|
080603
|
四年
|
工学
|
教高司函〔2002〕132号
|
2002.5
|
2001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80601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4〕49号
|
2004.3
|
2004年
|
|
材料物理
|
071301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6〕72号
|
2006.4
|
2006年
|
|
现代教育技术
|
660215
|
三年
|
教育学
|
浙教高教〔2000〕65号
|
2000.3
|
2000年
|
|
应用电子技术
|
590202
|
三年
|
工学
|
浙教师字〔1993〕154号
|
1993.3
|
1993年
|
|
生命科学 学院
|
生物科学
|
070401
|
四年
|
理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2000年(挂靠温师院)
|
|
环境工程
|
081001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3〕42号
|
2003.2
|
2003年试招
|
浙教高教〔2004〕49号正式批准
|
科学教育
|
040108W
|
四年
|
理学
|
浙教高教〔2005〕81号
|
2005.4
|
2005年
|
|
医药化工 学院
|
化学
|
070301
|
四年
|
理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1999年(挂靠温师院)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081101
|
四年
|
工学
|
教高司函〔2002〕132号
|
2002.5
|
2001年
|
|
制药工程
|
081102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2003年
|
|
材料化学
|
071302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4〕49号
|
2004.3
|
2004年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080204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6〕72号
|
2006.4
|
2006年
|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
530205
|
三年
|
工学
|
浙教师字〔1993〕154号
|
1993.3
|
1993年
|
浙教高教〔2005〕81号更名、原为“精细化工工艺”
|
体育科学 学院
|
体育教育
|
040201
|
四年
|
教育学
|
浙教高教〔2004〕49号
|
2004.3
|
2004年
|
|
社会体育
|
660303
|
三年
|
教育学
|
浙教高教〔2002〕59号
|
2002.4
|
2002年
|
|
艺术学院
|
音乐学
|
050401
|
四年
|
文学
|
浙教高教〔2003〕41号
|
2003.2
|
2003年
|
|
美术学
|
050406
|
四年
|
文学
|
浙教高教〔2005〕81号
|
2005.4
|
2005年
|
|
装潢艺术设计
|
670106
|
三年
|
文学
|
浙教高教〔1999〕164号
|
1999.4
|
2000年
|
|
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
|
040105W
|
四年
|
教育学
|
浙教高教〔2002〕80号
|
2002.4
|
2002年
|
浙教高教〔2004〕49号正式批准
|
初等教育
|
660213
|
三年
|
教育学
|
浙教高教〔1999〕163号
|
1999.4
|
1999年
|
可招五年一贯制
|
学前教育
|
660214
|
三年
|
教育学
|
浙教高教〔2002〕59号
|
2002.4
|
2002年
|
可招五年一贯制
|
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080301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4〕49号
|
2004.3
|
2004年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080302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5〕81号
|
2005.4
|
2005年
|
|
土木工程
|
080703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5〕81号
|
2005.4
|
2005年
|
|
给水排水工程
|
080705
|
四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2006〕72号
|
2006.4
|
2008年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580201
|
三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1999〕164号
|
1999.4
|
2002年
|
浙教高教〔2005〕81号更名、原为“机电工程“
|
建筑工程技术
|
560301
|
三年
|
工学
|
浙教高教〔1999〕164号
|
1999.4
|
2003年
|
浙教高教〔2005〕81号更名、原为 “房屋建筑工程“
|
医
学
院
|
护理学
|
100701
|
四年
|
理学
|
浙教高教〔2006〕72号
|
2006.4
|
2006年
|
|
护理
|
630201
|
三年
|
医学
|
浙教高教〔2002〕80号
|
2002.4
|
2002年
|
|
助产
|
630202
|
三年
|
医学
|
浙教高教〔2002〕80号
|
2002.4
|
2002年
|
02年为“妇幼卫生保健”
|
医学检验技术
|
630401
|
三年
|
医学
|
浙教高教〔2002〕80号
|
2002.4
|
2002年
|
|
康复治疗技术
|
630405
|
三年
|
医学
|
浙教高教〔2005〕81号
|
2005.4
|
2005年
|
|
临床医学
|
630101
|
三年
|
医学
|
浙教高教〔2006〕72号
|
2006.4
|
2006年
|
|
台州学院(含台州师专)专业拓展情况
(1997—2007)
年度
|
专业总数
|
变动情况
|
专业名称
|
1997
|
专科10个
|
批准设置专科1个
|
计算机科学教育
|
1998
|
专科11个,专业方向2个
|
批准设置专科1个
|
体育教育
|
1999
|
专科18个,专业方向6个
|
批准设置专科6个
|
会计、房屋建筑工程、装潢艺术设计、经济管理、机电工程、初等教育
|
2000
|
专科22个,专业方向5个
|
挂靠温师院
本科8个
|
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
批准设置专科4个
|
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旅游管理
|
2001
|
专科24个,专业方向7个
|
台州学院(筹)
试招本科8个
|
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历史学
|
批准设置专科2个
|
环境保护、社会工作与服务
|
2002
|
试招本科12个,专科31个,专业方向5个
|
试招本科12个
|
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
|
批准设置专科3个
|
学前教育、社会体育、公共关系
|
2003
|
本科14个,试招本科2个,专科25个,专业方向6个
|
本科12个
|
制药工程、市场营销、音乐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试招本科2个
|
小学教育、环境工程
|
批准设置专科4个
|
护理、麻醉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助产
|
撤销专科6个
|
政史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物理学教育、生化教育、生物学教育
|
调整专科1个
|
英语教育(外贸方向)→外贸英语
|
2004
|
本科21个,专科27个,专业方向6个
|
批准设置本科7个
|
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材料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小学教育、环境工程
|
批准设置专科2个
|
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
|
2005
|
本科26个,专科26个,专业方向3个
|
批准设置本科5个
|
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美术学、科学教育
|
撤销专科6个
|
语文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
2006
|
本科30个,专科26个
|
批准设置本科4个
|
护理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06年度暂未招生)
|
撤销专科1个
|
针灸推拿
|
2007
|
本科32个,专科20个
|
批准设置本科2个
|
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二)专业建设与评估
1、新专业建设与评估
学校十分重视新专业建设工作,为鼓励拓展新专业并帮助起步,设立新专业建设启动经费。学校在经费投入和师资、设备、图书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重点保证。对每个新办本科专业,每年投入1万元作为缺编补贴。同时,根据《浙江省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浙教高教〔2002〕22号)的精神,学校建立新专业评估验收制度,每年对新专业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在新专业招生后的第四学期,组织专家开展新专业评估(省教育厅一般在第五学期来校实地督查评估)。
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市场营销、物理学、化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和音乐学8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1个专科专业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同年11月24日至25日,市场营销、制药工程两个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的检查。200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材料化学、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2007年,工商管理、科学教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美术学、康复治疗技术(专科)专业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还通过省厅专家组的检查。
2、重点专业建设与评估
根据浙教高教〔2002〕187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积极开展重点专业建设,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带动或推进其它专业建设,突出重点专业在专业发展中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导向性,以重点带一般,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保证重点专业得到优先发展,学校在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每年省拨10万元,学校配套投入10万元,每年共20万元,五年100万;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每年投入5万元,三年15万。
2002年,学校确定了6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台学院发〔2002〕131号),即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003年,汉语言文学、英语和生物科学三个专业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浙教高教〔2003〕24号)。2003年,学校制订了《台州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管理暂行办法》(台学院发〔2003〕63号),并从学校实际出发,分别就省级、校级重点专业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做到建设有规划,年度有报告,结合省厅的中期检查不断开展自查自评工作。2006年3月,国际经济与贸易、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土木工程6个专业被评为第二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校扶持建设专业。2007年11月,制药工程、小学教育、材料物理等三个专业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生物科学三个专业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被授予“浙江省重点专业”称号,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结果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