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研机构
为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学校科研中的带头作用,更好地为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992年,学校成立了台州人文研究室。1999年,成立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室、生态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天台宗佛学研究室、语文教育研究室、师范教育研究室等6个科研机构。200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室更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新成立数学及计算机教育研究室。2002年,生态研究室更名为生态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更名为应用化学研究所,天台宗佛学研究室更名为天台宗佛学研究所,新成立了语言研究室、数学研究室、功能材料研究室、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室4个科研机构。2003年成立经济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年成立台州文化研究所。
2007年,成立台州文化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数学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体育文化研究所、数控加工技术研究所、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耳鼻咽喉研究所(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附属医院)等13个科研机构。原天台宗佛学研究所、台州文化研究所并入台州文化研究中心。撤销教育科学研究所、台州人文研究室、语文教育研究室、师范教育研究室、数学与计算机教育研究室、数学研究室、功能材料研究室、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室、语言研究室。
台州学院科研机构一览表(截止2007年)
序号
|
机构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1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
蒋承勇
|
1999.3
|
2
|
生态研究所
|
金则新
|
1999.3
|
3
|
经济研究所
|
张明龙
|
2003.12
|
4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潘富友
|
1999.3
|
5
|
临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
张明龙
|
2005年
|
6
|
台州文化研究中心
|
王正
|
2007年
|
7
|
教育研究中心
|
陈建吉
|
2007年
|
8
|
社会发展研究所
|
李大兴
|
2007年
|
9
|
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
高万隆
|
2007年
|
10
|
数学研究所
|
郑学良
|
2007年
|
11
|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
赵小明
|
2007年
|
12
|
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
|
冯尚申
|
2007年
|
13
|
药物化学研究所
|
蒋华江
|
2007年
|
14
|
体育文化研究所
|
方爱莲
|
2007年
|
15
|
数控加工技术研究所
|
聂秋根/杜雷
|
2007年
|
16
|
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梁勇
|
2007年
|
17
|
耳鼻咽喉研究所(附属市立医院)
|
蔡志毅
|
2007年
|
18
|
肿瘤研究所(附属市立医院)
|
杨林军
|
2007年
|
19
|
台州学院立发高分子研究所
|
蒋华江
|
2007年
|
现将我校的科研机构简介如下:
(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台州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是台州学院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以外国文学研究为核心,包括19、20世纪欧美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史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等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所长蒋承勇教授。研究所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1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15人,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优化的学术队伍。研究所的一系列工作有效地带动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研究所相继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在蒋承勇教授的主持下,已完成八·五、九·五省规划课题各一项,现承担国家十·五规划课题、省十·五共建课题各一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参撰著作20余部,并且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二)生态研究所
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3月,所长金则新教授。研究所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该研究所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规律、濒危物种的保护、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及应用、污染环境的监测与治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既丰富了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又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方法和技术。至今共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厅局级项目7项,还承担了多项横向项目。近年来,在《Forest Management and Ecology》、《Plant Science》、《Bi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林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园艺学报》、《生物多样性》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奖4项,浙江省、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30余项。
(三)经济研究所
台州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所长张明龙教授。该所正在形成一个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合理的学术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
研究所以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为依托,从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实际出发,广泛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把区域经济活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理论经济学新框架、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产权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市场经济制衡系统、科技信用管理、工业布局和产业集群、区域发展规律与发展模式、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区域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研究。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省“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20多个科研项目。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台州酒店经营管理国际论坛”等国际会议。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余项学术成果奖。
(四)应用化学研究所
台州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3 月,所长潘富友教授。该研究所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的化学专业科研机构。现有研究人员11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实验师2名,其中博士3名,持注册药师证书1人。
研究所拥有一个分析测试中心,一个药分实验室和一个药化实验室。
研究所长期从事“光度分析试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新型的仪器联用分离技术和分析方法研究”、“新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承担省、市等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5 项),科研总经费达2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2 项,专利成果1 项。
(五)临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台州学院“临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所长张明龙教授。该研究所由台州学院和临海市共同组建,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联合式的科研机构。现有成员33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9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2人。
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临海市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新市、人居佳市”的战略目标,深入开展临海经济社会研究,促进临海经济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每年年初根据临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市委、市府提出的专项课题,制定年度计划及工作方案,研究人员多以承担项目形式参与活动。已编制《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临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成了临海市农业产业化规划、临海市工业竞争力研究、临海市第三产业(旅游部分)发展趋势分析、临海市古城文化(新文化培育方面)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在临海市组织了企业家管理素质培训、企业家高层俱乐部活动、规模企业专业高管人员沙龙等,还成功举办了“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国际论坛”等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浙江区域经济调研成果奖等多项学术成果奖。
(六)台州文化研究中心
台州学院台州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7月,主任王正教授。现有在编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6人。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的学术队伍。该中心研究人员在天台山宗教、台州文化发展史、台州当代发展研究、台州名人研究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础。
研究中心贯彻落实我校办学定位,顺应“文化大省”和“台州文化工程”建设的大趋势,汇聚我校和地方研究人员的力量,推进台州地方文化研究,努力形成学术研究的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对接。研究中心设置了台州哲学(理学、佛学、道教等)研究、台州发展史研究、台州地理学研究、台州文学艺术研究、台州名人(含客藉)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近期承担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8项。该研究中心是由台州学院天台宗佛学研究所、台州人文研究室、台州文化研究所等三个科研机构整合而成。原有三个研究机构积淀深厚,成果丰富:完成了台州市重大招标课题2项,正式出版《天台宗佛学导论》、《台州文化发展史》等专著16部,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对台州地方文化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七)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研究中心,原名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4月。2007年7月更名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吉副教授。现有正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主要研究地方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学科教学。近年来,承担教育部、浙江省社科基金以及教育厅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4部,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人员参与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部分研究工作,参与台州学院、台州市、临海市“十一五”规划等相关政策的研究以及有关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
(八)社会发展研究所
台州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是学校新建并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研究机构,所长李大兴教授。研究所主要从事社会发展理论、人的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等几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是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学术研究队伍。近年来,研究所承担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其中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研究所学术成果丰硕,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九)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台州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所长高万隆教授。研究所旨在发展和加强台州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强化台州学院英语专业作为省重点专业的建设。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研究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共15人。研究所共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 英语文学和文化研究: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其它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学、英语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研究; 2. 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主要从事词汇学、语法、话语分析、语用学、英语教学、交际英语等方面研究; 3.翻译理论与实践:主要从事英汉翻译比较、实用文体、科技英语、翻译理论、翻译技能等方面的研究,并为台州市对外文化交流提供翻译服务和相关信息服务。研究所成员承担过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和发表了一批著作、译著和论文,荣获不同层次的科研奖励,为研究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数学研究所
台州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所长郑学良教授。该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研究队伍结构良好。该研究所以基础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数学学科建设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省教育厅及市、校科研项目多项,并多次获省、市及校科研成果奖。该研究所与上海交大数学研究所、浙江大学数学系、北方交通大学数学系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将进一步整合力量,密切追踪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找准前沿课题,力争研究成果有新的突破。
(十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台州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所长赵小明教授。该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5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研究队伍结构良好。研究所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应用软件开发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在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有20多篇被三大索引检索;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其中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专项1项)、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市科技局项目1项、校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教育部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项目多项;出版著作20多部。该研究所在工作上弘扬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在研发定位上,立足地方,以应用为导向,紧密追踪当今最新技术,在自身的研发领域不断做出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
(十二)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
台州学院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前身是台州学院功能材料研究室,成立于2002年。根据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科建设特点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要,2007年更名为台州学院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冯尚申教授。
研究所现有成员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8人,是一个结构合理、研究能力较强、成果丰硕的研究集体。研究所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一手抓基础研究,着重为新型功能材料、元器件的研制和开发提供扎实的物理基础;一手抓应用开发研究,力争为台州经济建设提供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基地和场所。
研究所有3个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方向;新型电子器件研发方向。近五年来,全体成员充分发挥科研合力,成果丰硕: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物理学报》、《光学学报》、《J.Phys.D:Appl.Phys》、《Physical Review B》等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65篇论文被SCI、EI索引收录;承担各级课题30多项,经费112万,其中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3项(2项为新材料开发,1项为元器件的开发),其它省级项目5项。
研究所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本科物理学、材料物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平台,为台州市相关企业开发研制新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相应的元器件和产品开发提供服务。
(十三)药物化学研究所
台州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所长蒋华江教授。该研究所在有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和新材料合成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所现有科技研究人员1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1名,博士3名。
研究所的总体发展目标为:
1. 充分利用研究所及医药化工学院的力量,联合国内外专家,组成涵盖药物研发各领域的团队,建立较为完整的药物研发的上下游系统。针对我国重大疾病(如心血管药物,老年病药物等),以有临床疗效的中草药或天然药物活性分子为起点, 以特定临床疾病为靶点,筛选和评价可能的化学单体和混合体, 寻找可能进入临床的药物,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中药和药物新制剂。
2.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药物化学实验室和有机合成实验室,立足台州、依托台州、服务台州,瞄准台州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争取建立起具有研、发、产、学功能, 既有学术价值, 又具有实际研发能力的药物及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
3. 充分利用本所具有的研究力量,逐步建立一个培养新药及精细化学品研发人才和医药化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
本所与企业的合作宗旨:互利互惠。
(十四)体育文化研究所
台州学院体育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所长方爱莲教授。该研究所成员17人,有合作单位台州市体育局。
该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台州体育产业经济(体育文化设施建设、资源整合、经营与管理);台州民族民间体育挖掘与利用;台州体育可持续发展(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等)等。这些研究对于揭示台州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对于弘扬台州文化,宣传台州,促进台州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建设台州文化大市具有现实意义。
(十五)数控加工技术研究所
台州学院数控加工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所长聂秋根教授。研究所现有核心成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是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研究所成员中承担过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国家863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多项;获该领域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该领域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所拥有数控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铣床与数控车床、三坐标测量机等大型先进设备10余台,具备了较强的研究手段及服务于社会的研究与制造能力。
(十六)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所长梁勇博士,为浙江省细胞分子生物学会理事,浙江省临床细胞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目前,对胃癌患者蛋白质组波谱研究的水平国内领先。研究所8名研究成员中,有高级职称的6人,博士2人,硕士3人。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有5个:肿瘤的蛋白质组学、微生物耐药基因和机理、病毒基因疫苗、外周神经递质和神经束路追踪、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
研究所主要研究成果和在研项目有:Serum proteomic patterns for gastric lesions as revealed by SELDI mass spectrometry、ProteomicFingerprintsforPotentialApplicationtoEarlyDiagnosisof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endothelial isoform (eNOS) in human cerebral arteries and the aorta、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胃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对肝硬化诊断的应用性研究 、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对胃腺癌诊断的应用性研究、以HBC颗粒为载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cNheISpeI的构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易感性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所目前正承担国家“863项目”(生物医学关键试剂)子课题“非肿瘤患者及小鼠模型危重预警标志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的研究”的任务。
(十七)台州学院立发高分子研究所
台州学院立发高分子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4月,由台州学院与临海立发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所长蒋华江教授。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0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1名,博士6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合成、聚合物改性与成型加工、新材料合成与应用等。主要的仪器设备有红外光谱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双螺杆挤出机、塑料注射成型机、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数字控制冲击试验机等。研究所坚持“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企业新产品研发为导向,从台州地区拥有橡塑制品加工、橡塑机械及塑料模具制造业等重要产业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及研究设备的优势,在高分子合成工艺、高分子共混材料、涂料与粘合剂的复配与改性、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塑料加工及模具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