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管理制度
(一)学生议事会制度。学生议事会制度是一种由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并实行师生平等对话,当面交流,促进沟通,会后落实的民主自治管理的新途径和新载体。2003年,学校创建了此项制度。2004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学生议事会制度的意见》,过一步明确了学生议事会的指导思想、议事内容、具体要求、工作方法和反馈处理形式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操作体系。2005年成立了学生议事会常务委员会,具体负责议事会的各项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学生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组成,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建立学生议事会制度以来,学校先后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学生奖惩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条例修订”、“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助学帮困工作”等为主题,举办13次学生议事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探索,这一制度在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民主自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倾听学生呼声和维护学生利益的新形式,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新途径。2005年5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举。学校还因此被中共浙江省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评为2005年学生工作创新单位。
(二)学生教育预警管理制度。“预警”是指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警示制度。预警的对象是指学习成绩突然下滑、补考门数较多,或因旷课、违纪等原因接近纪律处分的学生。2006年,学校在信电学院旷课预警的实践基础上,制订了《台州学院学生教育管理预警制度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预警的范围、条件、程序以及动态管理机制,规定了对每学期进入预警范围的学生,将下达《学生教育管理预警通知书》。如有必要,向学生家长再寄发一份。对于所有受到预警的学生,学院要逐个找其谈话,帮助学生找原因和制定改进计划。学校还同时建立学生预警管理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学生教育预警管理制度是本校在新形势下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治校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本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三)中层以上干部联系学生制度。1980年,学校建立了报告员制度。校党政领导分头与班级建立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民主沟通,密切领导与学生的关系。1986年,《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对此作了报道后,《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也作了报道。到2003年,报告员队伍从校党政领导扩大到中层以上干部,充分发挥学校中层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学校规定每位中层以上干部联系一位贫困学生,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学校每学年再给予该贫困学生一千元的生活补助;另外还要求每位干部联系一个学生寝室,每个学期下寝室不得少于三次,并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倾听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寝室、星级寝室的评比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文明、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四)学情报告单和学情分析会制度。2007年学校创建了学情报告单和学情分析会制度,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动态,构建有效的学情反馈、分析、处理机制,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此项制度规定,学生情况报告范围包括:学生中有突出表现和有较大影响的人或事;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安全隐患;学生重大违纪行为;突发重大事件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辅导员、学生助理辅导员每周一次以书面形式向二级学院报告学生情况,班主任至少每月报告一次。楼长每周向宿管中心报告一次。各二级学院、宿管中心每两周一次分别向学工部和后勤服务中心作书面报告。学生突发重大事件,有关人员应随时向二级学院报告,学院要先口头及时向学工部报告,随后再递上报告单。学工部在各学院报告的基础上,将学生情况分析汇总,每月举行一次学情分析会,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特殊问题提交给会议讨论研究。会议在对问题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学工部根据会议精神,制定有关措施,并督促各学院和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学情报告和学情分析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化解不稳定因素,促进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