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档案编研 >> 百年校志 >> 第十五章 人物 >> 正文

第四节 知名校友人物传略


                       

 

        第四节   知名校友名录

 

        一、人物传略(以出生时间为序)

        徐道政(1866-1950)  原名尚书,字平夫,取“匹夫平天下”之意,浙江诸暨县化泉乡黄畈阳村人。与台州府中学堂简易师范科创始人周继潆先生同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年,1903)举人。他早年曾在家乡参与兴办学校等公益事业,如光绪三十年参与创办诸暨浬浦中学,并担任校董。民国3年(1914年),他与夏丏尊等同时加入南社,为南社诗人、教育家、书法家。据柳亚子《南社纪略》载:“徐道政字平夫,号病旡,浙江诸暨人。457。”457,即徐氏加入南社的编号是第457号。曾与经亨颐、李叔同、夏丏尊、陈望道等,同时任教于杭州浙江第一师范,教学以审慎严密著称,被学者评为承清朝乾嘉学派之风气的教师。他在六师任职执教数年后,于1920年被免职离开台州。台州籍现代著名作家许杰先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徐道政颇有深刻的印象。著有《中国文字学》,杭州武林印书馆1917年出版;并编辑《诸暨诗英》十一卷,卷首一卷,续编七卷等。

 

        王  荦(1867-1937)  字洪杰,号卓夫,别字酌桴,浙江仙居人,光绪时中秀才,后于上海龙门师范学堂师范科毕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活动。同年在台州创办耀梓体育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十一日来三台中学堂任教,为监学(教导主任)。在周继潆监督“丁母忧”在家服丧期间,王荦代理校务,并请准附设简易师范科。辛亥浙江光复后,任省临时参议会议员。1912年在杭州创办《新浙江潮》杂志并任主笔,还与王文庆、夏超等人共同创办浙江体育专门学校。该校初由省议长沈钧儒任董事长,省长吕公望任校长,王荦任教务长。继而王荦接任校长达十年。后被推选为浙江省教育会评议员、省宪法会议代表及浙江省宪法起草委员。民国10年(1921),他被选为省议会议员、省体育会会长。著有《瓯游草》和《诗文》二卷。王荦善书法,并誉满杭城,在西湖玉泉、岳坟等名胜处均有题词遗墨。

        王侠仙(1875-1940)  浙江仙居人,字瑶轩,号真隐山人。前清秀才。1911年师范毕业,应聘台州中学为博物讲习。1913年10月,任浙江桐乡县教育科科长,不满两年,于1915年8月仍回六中任教。1919年他带领师生积极投入“五四”运动1926年,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员。1927年,他参加北伐战争,任第十九师第二团团部书记员。1929年8月仍返回浙江,从事桑梓教学工作。1931年,鉴于他在台州教育界的崇高威望,经台州六县的教育局长(兼校董)一致推定,并由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布雷委任,他于同年9月任台联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从此,他为本地区的女子师范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周继潆(1878-1933)  字萍洄,台州府城(今属临海古城街道办事处)人。清朝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科举人,为临海县令杜光佑举为孝廉方正,后入上海丽泽学院学习外国文字。丙午年(1906)留学日本法政大学。翌年毕业回国,先任临海教育会长,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初八履任三台中学堂监督。民国元年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嗣后因反对袁世凯非法谋选总统,脱险南归。民国7年(1918)被选为浙江省议会议长,民国9年被任命为浙江省宪法会议筹备处长。民国15年(1926)组织苏浙皖三省联合会鼓吹国民革命,曾任浙江省民政厅机要秘书,苏浙皖宣抚使署参议,善后会议法制专门委员,国务院顾问,浙江省民政厅高等顾问等职。

        周继潆接任中学堂监督后大力改革,从编制、人事、教学、校舍建设、图书设备仪器添置诸方面系统地整顿,清除陋习,提倡新风,采用新式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分年级、分科目,改校名为台州府中学堂,于翌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起“添设简易师范科”。清宣统三年(1911年)台州府中学堂奉令改称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堂,简易师范科仍属六中。

        周继潆逝世时为之题词致哀者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戴季陶、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司法院长居正、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国民党中执委委员兼秘书长叶楚伧、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陈果夫及其弟陈立夫、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道藩、国民革命军上将蒋鼎文、著名学者马寅初、浙江省主席鲁涤平等。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周继潆所题像赞

 

        萧卫(1886-1961)  字仲劼,浙江温岭人。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曾连任杭州安定中学学监11年,颇有盛名。民国16年(1927夏)回温岭办宗文中学。18年夏接任六中校长后,厉行整顿改革,以身作则,民主办事,使校风校貌为之一新。20年省督学来校检查后评价说,校长“勤苦耐劳”,堪为表率;行政组织,均遵厅颁暂行规程办理,颇称经济有效;教员大部分努力称职;学生纪律颇佳,读书亦尚称勤勉;校舍环境,颇属整洁。24年离任时,主持编写了《六年来之台中》。后曾至温州师范、淮南中等学校等校执教。

        郑鹤春(1892-1957)  字萼邨,浙江诸暨人,早年就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文史地部。1919年曾在宁波四中任教。在六师任校长期间,于1922年邀请朱自清来校任教。与其弟郑鹤声合著有《中国文献学概要》,193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陈荩民(1895-1981)  原名陈宏勋,浙江天台人。早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曾与匡互生、杨明轩等打开曹(汝霖)家大门,与游行群众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但陈被军警打伤而逮捕,后经多方营救获释。1921年,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获理学硕士。回国后即任省立六中代校长。为修校舍,添置教具,他且筹且借3000元。离任后还自负扣薪偿还,值16年才还清。后来,陈在暨南大学、北大、复旦等7所大学任教授,亦曾任学院院长。1973年,曾去信周总理,建议加强高等院校的基础理论教育,得到赞许。著有《高等数学教程》、《高等数学基础》等10多部。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临海一带教书,并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就是在省立六师教书时写的。在临海期间,他还写了诗文《独自》、《侮辱》、《匆匆》等。他很爱台州山水,临海的北固山、古城墙、巾子山、东湖,他都多次浏览过。他后来说:“我不忘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竟有那样的雄伟,那样繁茂的紫藤花,真令我十二分惊诧!”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许  杰(1901-1993)  浙江天台人,原名世杰,字士仁。一级教授、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载入剑桥《世界名人辞典》。15岁考进县立中学,不久因母故、家贫而辍学。后入半官费的省立第六师范就读,又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反对旧的考试制度,鼓吹教育改革,被校方开除。1921年春,入省立第五师范读书,毕业后,先在台州霞城小学任教。1925年被吸收为“文学研究会”会员。1927年2月,北伐军光复浙江,许杰被任命为天台文明小学校长兼省立第六中学小学部主任,在临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许杰被捕,经保释后潜回上海。“八·一三”事变后,许杰应聘回故乡任大公中学校长。20世纪50年代初,许杰被聘为复旦大学教授,翌年秋调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先后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常委,是师大民盟负责人和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多次受到冲击。然而,有“台州式硬气”的许杰并不屈服,“瞳瞳日影转,隐隐听鸡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错案得到彻底纠正。80高龄的许杰,老当益壮,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勤奋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了散文选集、短篇小说集和文学论文集、研究鲁迅散文诗的《〈野草〉诠释》和回忆录《坎坷道路上的足迹》。

        戴邦定(1902-1973)  字戎异,又名戴介民,浙江黄岩宁溪人。1922年浙江省立第六师范毕业后曾在六师附小任教员。1924年就读于上海大学,1925年由孔另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戴邦定奉命任临海特别支部书记,同时任省立六中校长,“四·一二”政变后,5月被撤去校长职务并遭通缉,他和王观澜将外地同志转移出台州,自己蛰居上海。由于与他单线联系的上级领导1930年突然离沪,导致他脱党。1939年,他用自己的积蓄并典卖妻子的首饰,筹措经费,依靠浙东台州转移来沪的党员及进步学生,在上海创办了私立建承中学。由于办学得到了许杰、李平心等名家的鼎助,“许广平拜托戴校长”,让周海婴也前来插班。不仅如此,学校还成为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因而建承中学也蜚声海上。1946年经沙重叔(沙孟海之弟)介绍,戴重新入党。1953年因所谓“历史问题”被劝退出党,调华东师大历史系任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至“文革”又因所谓“严重政历问题”而被迫害致死。著有《新哲学教程》(署名巴克)。

        王观澜(1906-1982)  浙江省临海市城关镇(今临海市区古城街道)天灯巷人。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原名金水,字克洪。16岁入省立第六师范预科学习,老师徐卧樵为他改名观澜。1925年,六师学生会成立,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到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中央苏区县委书记,闽粤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参与制定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策,对于苏区农民运动的深入、红军的扩大、农业生产互助运动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贡献。红军长征期间,王观澜机智勇敢地完成了长征中扩大红军和筹集军粮的任务。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历任接收延安中央工作团主任、中央土地部部长、农委主任、统战委员会常委、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等职,为发展农业生产、指导国统区的农民运动、培训抗日领导干部等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后,王观澜历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国务院业务组列席成员,农业部顾问,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为发展农业生产,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  祥(1907-1930)  浙江三门朱岙人。民国16年(1927年)初在省立第六中学师范部读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经戴邦定介绍入党。8月,任宁海县委书记,并着手创建朱岙区委,兼任书记,积极发展革命力量。曾在红岩殿、紫云亭、大王山召开党的秘密会议,积极组织革命武装。三门亭旁起义时,为朱岙路红军负责人。民国17年6月,任天台县委书记。民国18年3月,与包定一起在杭州被捕。在狱中,自名吴可畏,拒不泄露党的秘密,受尽酷刑。民国19年在杭州国民党陆军监狱被折磨而死。时年23岁。

        李平心(1907-1966)  江西南昌人。1925年8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7年1月,奉命肄业离校赴六中任教,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潜归上海继续从事地下活动。1928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后保释回乡。1930年5月重回上海,先后在地下党上海市法兰区区委和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任职。次年1月,“苏准会”遭到反动当局严重破坏而与党失去的联系。抗战时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1942年12月,被日寇捕入狱中,受尽折磨。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汇报》特约主笔。1952年8月应聘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1955年起,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和上海史学会副会长。“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含冤而死。著有《现代社会学理论大纲》、《中国近代史》、《社会科学研究法》、《国际问题研究法》、《各国革命史讲义》、《社会哲学研究》、《中国现代史初编》等著译20多种,另有《平心文集》(三卷本)。

        徐明清(1911-2008) 浙江临海人。曾用名徐一冰、徐明,1924年考入台属联立女子师范学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共青团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学生支部书记、上海左翼教育工作者同盟常委、晨更工学团主任。1935年4月中旬,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坐牢一年多。1936年6月经组织和陶行知先生的营救被释放。出狱后,便动身去西北革命根据地。8月下旬到西安,1936年后,任中共西安市委委员兼妇委书记、陕甘宁边区妇联主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期间帮助过江青到延安。建国后,随丈夫王观澜到农业部任职,历任农业部人事司副司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干部处副处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教育处副处长、农业部教育局顾问。

        郭凤韶(1911-1930)  浙江临海人。1925年,郭凤韶考入台属联立女子初级中学堂,参加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的进步的乙丑读书社。1926年,她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当局大肆逮杀共产党人和读书社成员,郭凤韶没有被吓倒,决不退社。她说:“革命是我第一生命”,“要坚持到底……未来的中国是我们的。”1929年,郭凤韶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她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党的小组长,不久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地下交通员。1930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三惨案”, 郭凤韶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下,联络各大中学校,组织全市学生进行示威活动。1930年4月8日,学校被反动当局查封,许多共产党员被逮捕。郭凤韶就秘密转移到无锡,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革命工作。同年9月,她返回南京,为营救被捕同志而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仍坚贞不屈、痛斥敌人、视死如归、英勇就义于雨花台,时年19岁。

        苏滋禄(1911-2001)浙江黄岩人。1937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3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云南省立镇南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附中、浙江温岭泽国中学、路桥中学、台州中学等校教师。他思想进步,“一二九”运动时曾与进步学生一起从事地下活动。1944年8月任海门台州中学分部教务主任。1946年1月加入民主同盟。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一些同志组织教育工作者协会,组织进步师生活动,准备接迎解放。1951年9月至1956年8月任临海师范副校长(台州行署文教科长徐朗兼校长,由苏滋禄主持工作),曾去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学习。1956年8月后曾任宁波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宁波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宁波师范学院副院长等。曾为宁波市三届人大会议主席团成员、文电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01年2月因病逝于宁波。是享受副地专级待遇的离休干部。

        陈慎言(1913-1996)  浙江天台人。1932年就读于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1937年毕业。1938年12月就任于国民党29军军医处代处长,跟随著名将领陈安宝转战南昌各地,为抗日将士服务。1939年12月起在临海恩泽医院任医师。1950-1951年(上半年)任台州师范学校校医。1951.6-1952.9任台州医院护士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4月,为营救二战时期5名受伤的美国飞行员,恩泽医院腾出最好的病房来安置伤员,陈慎言医生和美国军医华达对伤势最重的劳逊上尉进行截肢手术,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1945年3月,陈慎言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学习。当时交通非常不便,他乘飞机先抵达印度,再转飞卡拉奇、开罗、摩洛哥、芬兰,最后抵达华盛顿,受到美国副总统杜鲁门的接见,并被介绍到约翰布金大学附属医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外科研究院学习。1947年7月返回临海恩泽医院。1992年4月,美国国务院邀请79岁高龄的陈慎言访问美国,并参加“美国空军首次空袭日本本土”庆典活动。在美国期间,他受到美国国防部部长切尼的接见。回国后,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等领导看望和会见了陈慎言一行,并称赞他为“民间大使”,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林  通(1919-1945)  原名林慈,浙江温岭人,在台中师范部就读时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民国30年(1941)在松门小学任教时入党,参加了革命活动。民国32年1月,与江浩等去浙东参加“三五”支队。后任政治辅导员。民国34年在一次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郭再美(1919-1972)  浙江仙居人,台中简师学生,民国27年(1938)底参加新四军,翌年,回仙居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仙居县委宣传部长。后至四明山游击队,受派遣化名打入绍兴日伪保卫局做情报工作。抗战后期,至山东任《山东画报》主编等。解放后至贵州,曾任省文联秘书长、《山花》杂志主编等。其美术创作曾获奖。

        陈理才(1920-1978) 浙江临海人,中共党员。抗战前在台中三九届简师班读书。入党后参加过地下党工作,民国30年(1941)参加新四军。1960年任苏州人武部政委,后任镇江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78年因肺癌病逝。

        张一山(1921-2005)  原名张益三,浙江黄岩人,1921年出生于黄岩澄江区汇江村一户橘农家庭。1946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在这之前,曾参加中华木刻协会举办的一次木刻函授班,跟著名版画家杨可扬老师学习版画创作,并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美专毕业后回到台州,先后在黄岩中学、台州中学、台州师范、台州师专从事美术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他舌耕刀耘,诲人不倦,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从1944年发表第一幅木刻作品至今,他利用教学之余,先后创作了百余幅作品,许多作品如《假日》、《群绿》、《灵江晚泊》等入选全国版画作品选,并有多幅作品选送出国展览或获奖。曾有“台州版画宗师”之称。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台州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1995年出版了《张一山版画作品选集》。

        解良美(1922-1941)  浙江椒江人。民国27年在台中师范部读书时去皖南参加新四军,后入党,任排长、教育干事等。民国30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时,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谷  虚(约1923年出生)  浙江温州人。民国28年(1939)春在台中师范部四期二年级读书时,去皖南参加新四军,后入党。任连长时,在一次战斗中受伤,手残,但仍英勇上战场,继升为团长。后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杨民奎(1923-1990)  又名杨雄杰、杨弃,浙江宁海前童人。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三门中学,在宁海县前童小学教书,开始从事地下党联络员工作。从1943年到新中国成立,先后担任过中共宁西工委委员、宁新工委书记、宁海县工委书记、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洪流”部队大队长。解放后,任中共宁海县委第一任书记、宁海县大队政委兼大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就组织读书会和业余演出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发展了宁海的武装斗争,组织起县大队——“洪流”部队,先后发动“七市夜战”、“马鞍岭”战斗,连战皆捷,威震敌胆;接着参与解放天台、三门战斗;1947年7月5日,他率领“洪流”部队配合21军解放了宁海县城。1950年7月,调任中共黄岩县委宣传部长。一年后,又调任台州地区宣传部教育科长。1952年4月以后,他担任台州师范学校校长、台州地区教育局局长等职务,直至1983年12月离职休养。在数十年的师范学校校长岗位上,他辛勤耕耘,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干部,为台州师范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台州师范专科学校作出了贡献。1977年7月他就任台州地区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6月—1983年10月,台州地区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台州地区教育局局长后,领导制订了台州教育事业的“六五”、“七五”发展规划,使全区教育得到稳定、协调的发展。

        邵全建(1926-2002)  浙江临海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1949年8月任回浦中学校长至1979年。1957年入中央教育行政学院进修,1958年在《浙江教育》、《中学工作通讯》等刊物发表经验介绍文章十余篇,回浦中学被评为县模范中学和先进单位。1959年被评为省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1977年被推选为省抓纲治校先进个人,《浙江教育》1978年4期全面介绍其事迹。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台州师专校长,兼任校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1989年改任名誉校长。著有教育论文集《绿叶的事业》。1982年起连续当选为台州地区教育学会会长,1989年被选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浙江省分会理事。1990年被评为教育管理副研究员。中学起发表诗、散文和翻译作品,笔名有金津等。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被收入《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及《中国现代文学辞典》(1990年版)等书。1943-1944年任宁绍台日报文艺副刊《星海》编辑。曾任《浙大周刊》、《求是周刊》及《杭州学生》编辑。1950年被选为台州作协副主席,1980年起任台州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二届委员。曾任临海县政协常委、副主席(1959-1980年),临海县副县长(1964-1966年),临海市人大副主任(1981-1985年)等职。还曾当选为临海县(市)一至七届人大代表,省三届人大代表以及全国五届人大代表。

        金庆建(1955-1996)  浙江临海人,1978年普师毕业。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至台州中学任教。1989年5月任副校长。1993年任校长,翌年任党总支书记。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锐意改革,带头苦干,开拓奋进,为开创一流中学而负重拼搏,使台州中学上台阶、上档次。1996年3月,出差遇车祸殉职。临海市委市政府于4月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校长金庆建同志学习的决定》。与人合编有《数学基础知识的例与练》、《数学重点知识分析与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有一学生获一等奖。